媒体观察丨外籍人士疫情期间感受天津温度
转自《今晚报》和《津云》对我校的专访报道
“抗疫不分国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每一个人都很配合,没有人因为等待而抱怨。疫情让人和人的关系变得更好了。天津加油!”在天津生活了近10年的荷兰人万博经历了社区的全员筛查后有感而发。昨天,记者分别来到位于本市红桥区和南开区的两个大型国际社区,了解到这些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真实感受。在他们看来,天津这座城市温暖、友好,防疫措施井然有序,在这里感到非常安心,对战胜这次疫情充满信心!
“您好,我是一名韩国人,明天就要进行核酸检测,请问我应该怎样参加呢?”1月9日,一通电话打到了惠灵顿国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不仅及时回复了这位韩籍人士咨询的问题,还举一反三,为整个社区生活着的外籍人士的生活起居都做了全面考虑。“排队保持一米距离、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这些外籍人士可能遇到问题的细节点,我们都进行了简单的翻译,一旦遇到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能迅速为其解答疑问,确保他们能顺利地进行核酸检测。”
Felix Ogando是天津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简称惠灵顿学校)高中部的教务主任,同时也是生活在南开区仁恒海河广场社区的一位居民。作为一名外籍人士,他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份温暖:“我做核酸检测的时候,虽然排了很长的队伍,但是社区安排得十分有序,为我们这些外国人专门配备了会英语的志愿者,帮助我们快速地完成了信息确认,还引导我们顺利地进行了核酸检测。”
“我已经连着三天早晨没有洗脸了,一睁眼就在不停地回复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微信、召开各种线上会议和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惠灵顿学校的执行校长杨洋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打趣地说到。1月9日一大早,在接到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的通知后,惠灵顿学校的管理团队就立刻召开线上会议,部署安排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7个小时后,对所有家长发布了《家长信》,将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妥当,并将线上教学的详细安排分享给家长。
“2年前,我们花一周时间完成的工作,这一次只用了半天。”前天,外籍老师和孩子们完成了第一次线上教学,且进行得十分顺畅。“跟着老师做10个俯卧撑……”杨洋说,“我们不仅保证学生每天按照课表上好每一节学科课程,还将体育课改为线上教学。”学校也为外籍老师们准备了非常充分的资源数据库,老师可以根据需求从中调取,用于课程,让学生们可以安心学习。
前天,惠灵顿学校的员工委员会负责人还和老师们分享了一个英文的心理咨询电话,“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我们的外籍教师有任何心理不舒服的都可以拨打这个电话沟通咨询。”与此同时,学校也格外关注老师们的生活起居,学校积极地与老师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帮外籍老师们争取生活上的帮助。
“我媳妇是天津人,我来到中国13年,在天津生活了近10年了”,荷兰人万博提起这次疫情的感觉更从容了些,“疫情对于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一家人也都做好了准备,但我们相信天津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好!”在做核酸检测时,万博不仅感受到了现场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民警们的温暖,更感受到了邻里的温暖。他说,住在小区里大家都互相认识,邻居们关系也都很好,大家见面还会互相提醒“做了核酸没?” 作为天津老外足球队的领队,万博表示很想念他的队友们,“困难让大家联系得更紧密了,我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积极应对,天津没问题!天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