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灵,共育未来 | 惠灵顿的幸福教育
Ms Emma Shi
学生幸福关怀辅导员
在惠灵顿天津校区,我们深知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将心理服务与量身定制、适合各年龄段的幸福教育相结合。在这里,心理服务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与校外专业人士以及校园幸福关怀团队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校园里的“健心房”,为各年龄段的学生和社群提供形式多样的幸福关怀服务和心理卫生服务,帮助孩子们强健心灵,提升心灵免疫力,应对各种情绪、压力和不断变化的世界。☛ 了解更多惠灵顿幸福教育
“健心房”之解忧调色盘
去年11月底,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上海的美国注册艺术治疗师Tingting,为我们十二、十三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解压工作坊”。上学年,我们曾带领考试年级的同学们和老师们通过绘画创作完成了“情绪可视化“,深受大家喜爱。本学年,我们玩出了新花样,为同学们带来了 “解忧调色盘”。简单来说,“解忧调色盘”是以绘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帮你解压的方式。它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用艺术的方式释放压力,探寻应对压力的内在资源。
有位同学起初说:“我不知道平时怎么解压”,但在老师的引导下,TA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啊!我喜欢听音乐。” 这就是艺术疗愈的力量,它帮助你探索内心、寻找自我疗愈的资源。




创作步骤:
1
回想一件令你感到压力的事情。
2
当时你是如何处理这个压力的?
3
将帮助你“解压”的方式画下来。
一名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压力后说道:"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减轻了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有哪些“解压“小妙招:走进自然、亲近小动物、运动、阅读、写字、音乐、玩游戏、睡觉、看星星、感受爱…… “解忧调色盘”活动还走进了其它年级同学们的幸福课堂里,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压力。
“健心房”之做想法的观察者
在我们的幸福课程中,除了丰富的动手活动,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心理健康知识板块。在最近一次课程中,中学部的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压力、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的警示信号、压力曲线、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理论”对事物包括压力的解释、人的心理机制是如何运行的(事件、想法、感受和行为模型)。


通过一个简单的“连连看”游戏,老师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认知扭曲”这一心理现象。比如:“反正我也完成不了,那不如什么也不干了”对应着“非黑即白”、“TA不想和我出去玩,我这辈子肯定交不到朋友了吧”对应着“以偏概全”、“TA没和我打招呼,肯定是不喜欢我”对应“归罪于己”、“我感觉很失落,我肯定是个失败者”对应“情绪推理”。最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自己的观念或者想法左右着,而非事实本身。“你的想法并不能定义你,你是你想法的观察者”,关注我们可以改变的部分、建立自我关爱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健心房”之重启“觉知”超能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被思绪的“噪音”淹没,看似有意识的自主行为,实则是一系列不受控制的活动。这导致我们常常忽视了对自己的照顾。而正念,鼓励我们专注于自己的觉知,理解内在的感受,回归自我,回归当下。

被誉为“正念减压之父”的卡巴金博士将“正念”定义为:用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即有意识地、不带评判地专注当下。正念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正念是觉知,这种觉知力,是与专注力、评判性思考、逻辑分析、创造、欣赏等同样重要的能力,却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它是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超能力”。





正念疗法在身心疗愈领域广泛应用,对青少年和成人的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和个人成长都有积极的效果。因此,我们将正念练习引入了校园的幸福课程。老师会带领同学们练习一些简单易行的正念训练小方法,如4秒呼吸法、五指呼吸法和五感训练等,帮助他们在压力反应出现时进行自我调节。这些方法无需额外工具,也不需要特定环境,同学们学会后可在任何场景下使用,以应对压力和焦虑。记得,一位高年级同学曾经这样说:“原来,通过呼吸训练觉察自己,真能改变意识的走向啊,它像超能力,我一直都有,却不知道。”

在惠灵顿天津校区,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注重他们的整体福祉和幸福感。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融合更多富有创新的幸福课程,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活动,支持学生在情感、社交和心理层面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资讯


